
林道文烈士故居
近日,記者在海豐城東名園村干部帶同下,瞻仰了省定革命遺址林道文烈士故居,追尋其崇高的革命情懷。
林道文,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和東江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歷任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主席團主席、東江工農革命軍總隊長、中共潮梅特委書記、東江特委書記,廣東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南方局宣傳部長。在大革命時期,林道文與李勞工堪稱彭湃的左膀右臂。
一
1904年林道文出生于海豐縣城東名園村。1921年7月,他參加彭湃組織的社會主義研究社,學習和宣傳社會主義學說,并與彭湃一起到農村發動農民,組織農會。1925 年1月1日他在廣州第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并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 年1月底,廣東革命政府準備出師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林道文聞訊,主動向組織請求回海豐做策應工作。農講所批準他提前畢業,他高興地到東征軍部報到。中共廣東區委負責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親切接見他,指示他先赴海豐通知地下黨員配合東征。林道文接受任務后,脫下軍裝,化裝成普通學生,由廣州乘船經香港抵海豐,先找到地下黨員鄭志云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要鄭志云和其他黨員發動群眾,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東征軍。
然后,他到公平區去動員群眾。2月底,東征軍經過公平時,他帶領群眾熱烈歡迎并慰勞革命軍。同時,他借助革命軍的聲威,大力開展農民運動,成效卓著, 被選為海豐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3 月初 , 他以海豐縣農民協會特派員的身份在第二區各鄉組織農會。他走遍一百多個鄉村, 用說唱和講故事等形式吸引群眾 , 宣傳只有建立農會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的道理。經過宣傳發動 , 參加農會的人數迅速增加, 不久,第二區也成立了農會 , 他任指導員。 3月13日, 在國民黨海豐縣黨部第二次會議上,經彭湃提議,林道文被委派為第二區國民黨組織員。他在公平布街商務局設立中國國民黨海豐縣第二區黨部籌備處 , 吸收工農積極分子和開明人士加入國民黨 , 成立區黨部。不久 , 他被選為國民黨海豐縣黨部執行委員。5月18 日, 林道文和黃曉元奉海豐縣農民協會之命到公平、黃羌宣傳收繳逆黨遺械和查禁鴉片,在通往山區的路上查獲一批煙土,卻被勾結鴉片販子的駐軍襲擊, 黃曉元中彈犧牲,林道文幸而脫險。之后,他同彭湃前往處理此案 , 迫使駐軍師長張和交出兇手。彭湃和林道文等在公平召開群眾大會,審判并槍斃了兇手,打擊了敵人的氣焰。10月, 林道文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當時適逢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他又發動農民配合東征軍作戰。
二
林道文在開展農運的同時,還積極做好黨、工、青、婦工作。1926年3月,林道文擔任中共海豐公平區委書記。4月, 又被選為共青團海陸豐地委委員,負責經委和婦委工作,并主管青年農工運動 , 成立公開對外的青年農工俱樂部。5月1日,海豐縣總工會成立,林道文被選為執行委員,并擔任該會黨支部書記,領導全縣工人運動,使工運和農運一樣,成為中共在海豐的一大支柱。下半年, 他任中共海豐縣委常務委員。
在革命緊急關頭,林道文參加了領導海豐三次武裝起義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活動。1927 年4月15 日, 廣東國民黨反動派追隨蔣介石叛變革命。下旬,中共海豐地委書記張善銘在海城鑒湖召開緊急會議,成立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 , 研究應變措施 ,決定武裝起義奪取政權。隨后成立救黨委員會 , 把海豐農民自衛軍改為“工農救黨軍”,林道文為副大隊長。4月30 日,他們指揮起義隊伍占領海城,收繳反動游擊隊、警察、鹽警隊的武器,扣留所有反動官吏,奪取了政權。5月1日,成立海豐縣臨時人民政府,林道文被選為政府委員。他帶領幾個中隊,配合吳振民統率的農軍分駐卡仔嶺、伯公捆各隘口。后因敵軍反撲,我軍失利,5 月 9 日撤出海城。接著,林道文和吳振民組織數千農民 ,先后三次反攻海城,未克,吳振民遂于5月21 日帶領一部分農軍北上,轉戰湖南。林道文留在海豐,把各區農民改編為工農革命軍,他任大隊長,指揮工農革命軍用麻雀戰術,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搞得反動派惶恐不安 , 一聽見林道文的名字 ,就心驚肉跳。
1927年9月7 日深夜 ,國民黨軍隊駐防公平鎮的萬炳臣營第三連第一排五十九個士兵因鬧兵餉,在排長郭其寬帶動下嘩變。翌日,林道文便在黃羌好會見郭其寬,一再贊揚他前來投誠的義舉,并將郭部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中隊,郭任中隊長。接著,林道文率部奪取公平鎮,重新建立了海豐縣第二區人民政權。該區的勝利給海豐人民以極大鼓舞,形勢對革命十分有利。9月15 日午夜, 以劉琴西、林道文為正副總指揮的工農革命軍分四路進攻海城。林道文率領數百農軍由城東北攻占公平車站,敵軍聞風而逃。17日,林道文率工農革命軍占領海城,第二次武裝奪取海豐政權,組成了臨時革命政府,林道文任主席團主席,領導鎮壓反革命,沒收反動派財產分給工農群眾。25日,敵陳學順率大隊人馬反撲。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林道文指揮隊伍主動撤出海城,轉入農村根據地繼續斗爭。
1927年9月下旬,傳來了南昌起義軍轉戰到潮汕的消息。10 月初,林道文接受了為該軍招兵的任務,一夜之間就招募到1000多名農民,經過挑選,將七百多人分批開赴潮汕,準備給南昌起義部隊補充兵員,后因半路受敵人阻擊,未能實現計劃。10月6日, 南昌起義軍二十四師一千三百余人在董朗等率領下到達陸豐,與東江特委領導成員取得聯系。林道文聞訊 , 立即帶隊到半路迎接 , 并把起義軍帶進惠陽縣的中洞。他還籌集了一百頭豬和一百擔大米慰勞起義軍。起義軍在中洞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東江特委作了組織上的調整 , 林道文繼續任委員。
1927年10月 5日 , 東江特委發布了第三次東江大暴動的命令。東江革命委員會委任林道文為工農革命軍總隊長。10月30 日,他率領的農軍在紅二師的配合下,第三次奪取了海豐政權。11月1日,重新成立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由林道文等五人組成主席團 ,并于11月6日發布告,重申一切土地歸農民的政策,公布廢除租債等七條禁令。11 月上旬, 彭湃從香港回到海陸豐,隨后改組東江特委,彭湃任書記,林道文等為委員。在打下海城不久,林道文率隊赴沿海攻打捷勝城 , 終于在紅二師的協助下,把負隅頑抗的敵人消滅。20 日 ,正在海城參加工農兵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各界群眾上萬人,前往謝道山車站歡迎林道文等凱旋歸來。21 日, 海豐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成立,林道文參加了領導工作。蘇維埃政府成立后,紫金南嶺鐘姓地主組織民團對抗革命,林道文立即指揮農軍挖掘隧道,用棺材裝炸藥,炸毀了石樓,沒收了南嶺鐘姓地主1000多擔谷物,為部隊籌集了巨款。
三
在敵我斗爭極端殘酷的形勢下,林道文奉命轉戰惠潮梅。1927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在香港舉行省委擴大會議,決定林道文任東江特委常委。12月下旬,省委調他到戰略要地惠陽,加強縣委領導。
1928 年春, 林道文參加策劃平山起義,并首先從四大半圍帶領赤衛隊四十多人抵達平山。后因敵情變化,他把隊伍帶上山打游擊。不久林道文轉道香港, 在省委工作。 4月 24 日, 他又潛入惠陽,巡視縣委工作。 5月28 日,林道文奉省委之命,抵達國民黨在粵東的統治中心汕頭市,幾經周折,找到中共潮梅特委負責人,聽其詳細匯報后,于30日晚召集干部會議, 改組特委。林道文被選為特委書記兼軍委常委,領導潮梅地區十六縣市的革命斗爭。
1928年6月8日,省委決定潮梅特委合并于東江特委,指定彭湃、林道文等八人為委員。東江特委成立后,彭湃任書記,林道文任常務委員, 仍在潮汕地區活動。10月,彭湃調離東江特委,林道文代理書記。11月16日至24日,林道文在香港出席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被補選為省委委員。會后, 他回東江擔任特委書記。1929年1月, 他帶領東江特委機關從潮安田東好搬遷到豐順啄下西山藍寨的打拳寨。他堅韌不拔地恢復各地被破壞了的黨組織。6 月, 他在豐順縣陪惶區黃際主持召開了東江第一次黨代表大會。7月初,林道文到香港向省委匯報東江特委和黨代會情況,省委感到滿意,并留他在省委工作。8月30 日,林道文帶著省委的指示信往東江指導工作,于 9月初到達粵東,向東江特委傳達省委指示。后來,大家對革命根據地發展方向問題進行討論、研究,最后同意古大存的意見,把八鄉山作為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
1928年10 月下旬,朱德、陳毅、朱云卿等率領紅四軍由閩西入粵東,林道文熱情做好配合工作,指示東江各級黨組織和政治、軍事工作人員全力以赴迎接紅四軍。他和古大存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來,發動廣大農民群眾準備糧襪,加強各地通訊聯絡,配合紅四軍行動。 20 日,紅四軍到達松口,林道文命令東江紅軍四十六團立即開赴今梅州市梅縣區城東 , 切斷敵人聯絡,打擊敵人后方。
1929 年冬至1930年春,林道文在八鄉山主持東江特委工作時,生活艱苦,仍負重前行,工作出色, 得到省委巡視員聶榮臻的嘉許。1930年5月,林道文以省委代表身份在八鄉山區出席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他向大會傳達了中央軍委和省委關于東江軍政建設的決定,并指導大會選舉產生東江蘇維埃政府, 成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
四
從1930 年秋天起,林道文主要活動在香港。1930年8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在香港成立南方局 , 以羅登賢為書記。林道文調任南方局委員、宣傳部長。8月5日,他又被補選為廣東省委常委,兼任宣傳部長、農委副書記。12月,他赴北江巡視、指導工作,在曲江召集北江特委擴大會議。
1931年1 月10 日林道文回到香港。1月14 日晚上,林道文和愛人楊梅芳被叛徒出賣,在香港堅尼地道寶龍臺被敵人逮捕。林道文身陷囹圄,大義凜然。在獄中, 他帶領難友同敵人進行斗爭,還設法與黨組織聯系,使一些同志得到營救。十多天后,他被引渡到廣州。國民黨之省會公安局用電刑殘酷折磨他,他毫不屈服。5月底,他被解回海豐“游街示眾”,見到許多人圍觀,他從容地說:“有這么多人來為送我葬,我感到光榮。”有一個反動分子不懷好意地問:“你知道你的母親當乞丐嗎?”他昂然答道:“為革命當乞丐是最光榮的事。”
1931年夏 , 林道文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廣州 , 時年二十七歲。
值得一提的是,在波瀾壯闊的革命年代,林道文的哥哥林芝植、林芝煌、林芝蓬(海秋)、以及林芝植的兒子林養先后為革命犧牲。可謂滿門英烈。
汕尾日報記者 沈綠洋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