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報副刊部 林卓鑫
2025年11月8日是第二十六個中國記者節,也是屬于我們新聞工作者的特殊節日。時間轉瞬即逝,我從事新聞行業也有6年了,回想過去工作的點點滴滴,感悟頗深。
每天清晨推開辦公室門,就能看到辦公桌那摞等待編審的稿件以及教師論文。作為教育周刊的編輯兼記者,我的日常總是在這方寸之間切換著這兩種身份。這份特殊的職業賦予我的不僅是筆墨間的快意,更有觸摸教育脈搏的溫度與責任。
記得剛到教育周刊報到時,心理充滿了忐忑和不安,質疑和肯定的聲音常在耳邊回蕩,我始終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會的我就從頭學,畢竟技多不壓身。我首先要學的便是修改有關教育的稿件和編輯教育周刊版面,得益于之前的校對工作以及部門負責人的傾囊相授,我才能很快適應編輯這個崗位。其次,要學會修改教師論文,從最初的無從下手,到現在能初步學會修改,無不彰顯著堅持和鉆研的痕跡。最后便是要學會寫好教育稿件,因為之前曾做過要聞記者,寫的大都是時政要聞稿件,跟教育稿件也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教育稿寫起來還算得心應手。值得一提的是在部門負責人的指導下,我一個人順利完成了《聚焦網絡安全 護航學生成長》的專題報道,以及2024年度善美老師的系列報道、2024年度新時代好少年的系列報道等,極大提高我的寫稿和改稿能力。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教育周刊待的時間越久,我就越發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塑造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我會經常關注國家有關教育的相關政策,從中捕捉新聞線索,及時做好教育宣傳。同時,我還特別關注我市各縣(市、區)教育有關部門、學校舉辦的活動,看到一些極具教育意義的活動,我會想方設法取得聯系,做好宣傳報道,提高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雙重身份帶來的思維碰撞,常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記者視角教會我永遠保持客觀與獨立,而編輯身份則培養了審慎與理性的智慧。為適應我市媒體融合發展,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采編功底,同時,還需了解視頻拍攝、剪輯等基本知識,以便更好地配合電視臺的工作模式,推出更多具有溫度的報道。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