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河縣的大街小巷里,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分工協作、各司其職,手持掃把、垃圾袋等,對沿途街道及小巷進行垃圾清理和環境整治,一場防蚊滅蚊愛國衛生統一行動正有序開展。
連日來,陸河縣黨員、干部、群眾全員行動,構筑起 “宣傳動員 - 科學防控 - 全民參與” 三道防線,全力防控基孔肯雅熱。

工作人員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殺。
廣泛宣傳 全面動員
7 月 26 日,陸河縣連續召開 3 場重點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圍繞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就聯防聯控、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物資儲備、醫療救治、愛國衛生、科普宣傳等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根據上級部署及市衛健局關于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的具體要求,陸河全縣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通過廣泛宣傳提升群眾防控意識。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錄制《防蚊順口溜》,借助 “鄉村大喇叭”,第一時間以鄉村廣播的形式向群眾普及基孔肯雅熱防控知識。
全縣 8 個鎮的 LED 電子屏紛紛點亮,大喇叭持續響起,提醒群眾 “家家戶戶清積水,齊心協力防基孔”。水唇鎮出動宣傳車,將清理積水、防蚊滅蚊、共筑防線的聲音傳到村民家里,“盆罐積水清干凈,蚊蟲遠離我們家” 等宣傳語深入人心。
全縣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號召,開展 “入戶聯心”“周三夜訪” 活動,深入基層一線,穿街入巷、進村入戶,確保防控信息 “全覆蓋、無遺漏”,串聯起 “縣 - 鎮 - 村” 三級防控網。
監測預警 科學防控
陸河縣在城鄉接合部設置蚊媒密度監測點,實時掌握蚊蟲種類、密度變化,為防控措施調整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加強監測預警筑牢源頭防線,實現科學防控。
該縣實行精準監測,聚焦居民區、學校、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常態化開展布雷圖指數(BI,衡量一個地區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標)監測,動態追蹤伊蚊(白紋伊蚊)密度變化,科學評估傳播風險,精準切斷傳染源與傳播鏈。同時,加強發熱門診管理,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強化發熱門診閉環管理,堅決落實 “逢疑必檢”,對疑似病例實施動態監測,提升病例早期識別敏感性和疫情預警能力。此外,該縣發動村干部、網格員深入排查有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旅居史的返鄉人員,同步開展科普宣教,引導其做好自我健康監測;依托現有公共衛生監測體系,深化醫療機構、疾控中心與基層衛生站(室)信息互通,確保癥狀發生后可快速轉診救治。
目前,該縣依托全縣 10 家醫療機構發熱門診 (診室) 建立 “癥狀監測哨點”,對發熱伴關節痛、皮疹等癥狀患者實行 “首診登記 — 信息上報 — 跟蹤排查” 全流程管理。
防蚊滅蚊 全民參與
日前,該縣發起愛國衛生統一行動,每周二、周五開展防蚊滅蚊專項行動。縣直相關部門對公園、廣場等公共外環境開展集中藥物滅蚊;各鎮村(社區)組織清理農村溝渠、池塘等蚊蟲孳生地并進行消殺;縣直部門負責人帶隊到掛駐村(社區),聯合開展愛國衛生統一行動,加強村(社區)背街小巷、房前屋后人居環境整治,入戶開展防蚊滅蚊宣傳,協助農戶清理小院周邊積水、衛生死角及雜草雜物。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該縣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公園等場所,消殺人員背著消殺器具進行噴灑作業;縣城大街小巷、農村村道和房前屋后,干部群眾手持掃把、刷子、鐵鍬、鐮刀等,忙著清掃垃圾、清理積水、清除雜草。這一系列行動,不僅為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創造了良好環境,也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質。
汕尾日報記者 彭偉棟
通訊員 陸河宣 文/圖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