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事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到黨群服務中心一次就能辦好,還能參加很多有趣的活動!”近日,剛在陸豐市一黨群服務中心辦完養老認證的李大爺,對著工作人員連連豎起大拇指。如今,這樣的稱贊在陸豐市的各個角落不斷涌現。
自今年啟動黨群服務中心提質行動以來,陸豐市各級黨組織以優化服務供給、豐富活動載體為抓手,積極搭建鄰里互動橋梁,全力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群眾喜愛的溫馨家園。

黨員干部在黨群服務中心為居民解答問題。

南堤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手工花燈制作活動。

黨員干部深入群眾家中,了解群眾需求、解決問題。
空間微改造 服務送上門
陸豐市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群眾”,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圍繞“一老一小一新”等重點群體的需求,實施空間“微改造”,壓縮辦公區域,擴大服務場所。該市黨群服務中心辦公面積累計減少20%,服務面積增加30%。
除了規范的“一廳五室”基礎功能,還因地制宜設置了“幸福食堂”“遠程問診室”“青年之家”等特色空間,讓黨群服務中心從單一行政場所,轉變為居民愿意常來、愛來的社區樞紐。
建好場所是基礎,做好服務才是關鍵。為了讓群眾辦事更省心,陸豐市黨群服務中心全面梳理出87項服務清單,對社保認證、民生補貼等高頻事項提供“一次性告知”,讓服務多走路,群眾少跑腿。同時,打破過去“坐等群眾上門”的被動模式,結合“入戶聯心”活動,組建幫辦隊伍主動上門,了解群眾需求、解決問題。截至目前,已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700多條,為獨居老人和行動不便居民代辦幫辦服務超過2萬人次。切實做到服務向前一步,讓“民呼我應”落到實處。
活動聚人心 場所“活”起來
“以前覺得這兒沒意思,現在每周都想來參加活動!”這是不少居民對提質后黨群服務中心的真實評價。
為讓黨群服務中心“活”起來,該市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圍繞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的活動:針對“看護難”問題,開設“午間加油站”,組織社工或志愿者為學生開展書籍閱讀、作業輔導、繪圖練字等教學輔助活動。圍繞群眾興趣愛好,開設書法、手工、棋類等課程,進一步豐富群眾生活;開展義剪、義診等便民服務,將暖心關懷送到群眾家門口。
此外,“我在黨群服務中心過大節”系列活動貫穿全年,春節寫對聯、端午包粽子、中秋做花燈……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不僅濃厚了節日氛圍,更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目前,該市試點中心已開展特色活動92場,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圍繞人居環境整治、疾病防控等重點工作組織志愿服務16342場,累計服務群眾超過30萬人次。
調解促和諧 鄰里關系親
“消防通道被占用,社區很快就協調解決了”“兩家因為圍墻問題鬧糾紛,調解隊一出面就化解了”……這些民生難題的順利解決,都離不開黨群服務中心的鄰里調解隊。
如今,“有矛盾找調解隊”成了居民的共識。這支由社區干部、志愿者組成的“熟人隊伍”,懂政策、了解民情,用接地氣的方式化解鄰里摩擦、家庭糾紛和社區管理中的各類問題。今年以來,該市通過鄰里協商解決民生問題超過1600件。調解隊員們憑借著一份熱心、一份耐心,成為了居民信賴的 “和事佬”,讓鄰里關系愈發和睦。
如今的陸豐市黨群服務中心已從單一的辦事點,轉變為綜合服務樞紐。下一步,陸豐市將繼續深化提質行動,優化服務功能,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治理效能,讓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重要平臺,為發展注入更多“紅色動能”。
汕尾日報記者 曾佳鴻 通訊員 唐少煥 文/圖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