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陸豐市城東街道與金廂鎮以黨建為引領,將人居環境整治與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防控相結合,通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機制保障等舉措,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全方位織密群眾健康“防護網”。同時,從源頭阻斷蚊媒傳播鏈條,為轄區群眾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城東街道織密基孔肯雅熱防控網
陸豐市城東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入戶聯心”機制與“百千萬工程”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講看聽問幫”工作法激發全民防控強大動能,筑牢守護群眾健康的堅實防線。

城東街道黨員先鋒隊帶頭開展“清積水、掃死角”專項行動。
“阿伯,基孔肯雅熱是蚊子傳播的,您家陽臺這盆積水得趕緊倒掉……”清晨的城東社區,黨員志愿者小陳正挨家挨戶地講解著防控知識。
為筑牢群眾健康的堅固防線,該街道迅速組建了一支1092人的聯戶隊伍,以“2人1組、5至15戶1單元”的方式劃分責任網格,黨員干部帶頭下沉網格中,把“群眾談心日”變成了防控宣傳日。聯戶人員帶著《基孔肯雅熱防控手冊》,結合案例,用方言講解“蚊子咬了會發燒”“積水里能孵蚊子”等常識,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話。累計發放手冊1000余份,覆蓋了轄區所有居民點,讓“清積水、滅蚊蟲”的理念深入千家萬戶。線上宣傳同步開展,黨員干部轉發權威科普視頻5000余次,“文明實踐在城東”視頻號推出的整治專題短片播放量破萬次,形成了“線上+線下”的立體宣傳網。
“不僅要讓群眾知道‘為什么防’,更要帶著群眾‘怎么防’。”城東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在防控部署會上說。結合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黨員先鋒隊帶頭開展“清積水、掃死角”專項行動,駐村干部、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分片包干,聚焦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圩日集市等重點區域,以“仔細看”的較真態度排查隱患。
在東埔村,黨員干部帶頭清理自家院落,隨后挨家動員村民翻盆倒罐;在城東社區,村干部帶著工具疏通堵塞的溝渠,商戶們主動加入清掃隊伍。截至目前,累計清除衛生死角100余處,處理廢棄輪胎、破盆爛罐等積水容器87個,既改善了人居環境,又從源頭切斷蚊媒傳播鏈。群眾紛紛感慨:“黨員帶頭干,我們跟著干,村里干凈了,蚊子也少了。”
城東街道將防控工作納入“入戶聯心”常態化內容,建立“收集訴求——分類處置——反饋回訪”的閉環機制。黨員在走訪中運用“講看聽問幫”工作法,既宣講政策、查看環境,也傾聽群眾對消殺頻次、防控設施的建議,幫助解決“清理工具不足”“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等實際問題。
針對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黨員志愿者定期上門幫忙清理積水;對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協調專業消殺隊伍加密作業。通過“黨員示范、群眾參與、機制保障”,城東街道把防控責任壓實到每個網格、每個家庭。
金廂鎮整治人居環境筑牢防控屏障
在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進程中,金廂鎮積極響應號召,將提升鎮域形象與保障群眾健康緊密結合,以黨建為引領,迅速行動,全力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同時融入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防控理念,實現“整治+防控”雙輪驅動。

金廂鎮開展人居環境整治。
金廂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與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入戶聯心”和“群眾工作日”為載體,深入開展“講看聽問幫”活動。鎮黨委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各村(社區),挨家挨戶宣傳動員,傾聽群眾對人居環境整治的建議,將基孔肯雅熱防控知識融入其中,提高群眾的知曉率與參與度。同時,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組建黨員先鋒隊,帶頭投身環境整治一線,形成“黨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
金廂鎮以“六亂”整治為切入點,從細微處著手改善鎮域環境。在美麗圩鎮入口,將陳舊的宣傳標語替換為兼具文明倡導與防控提示的內容,如“整治人居環境,預防蚊媒疾病”,既美化了入口形象,又強化了健康宣傳。鎮執法隊對國道沿途破舊宣傳橫幅進行全面拆除,不僅提升了視覺美感,還減小了橫幅破損后積水滋生蚊蟲的隱患。針對山門村、金廂社區等地的違規搭建遮陽棚和車輛違停問題,執法隊員耐心上門勸導,向違規商戶講解其對鎮容及蚊媒防控的不良影響,拆除遮陽棚,并在社區規劃規范停車位,解決了道路擁堵,消除了衛生死角,為后續環境消殺創造了有利條件。
228國道沿線是金廂鎮的形象展示窗口,也是整治與防控的重點區域。該鎮黨委、政府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整治網格,覆蓋山門村、金廂銀灘段等全域沿線區域。針對沿線垃圾、雜草、雜物及亂堆亂放現象,采取“分段負責、集中清理”模式,組織工作人員對道路兩側排水溝、綠化帶、閑置空地等重點部位開展“拉網式”清掃。在清理過程中,特別注重清除積水容器,對廢棄輪胎、破盆爛罐等易積水物品進行集中清運或破壞處理。截至目前,國道沿線整治累計出動1000余人次,清理垃圾20余噸,有效降低了蚊媒滋生風險,讓國道沿線面貌煥然一新。
作為人員密集的旅游景區,金廂鎮的浮日金廂灣、紅色大道、海納金灘民宿、金廂濱海紅色旅游景區等成為防控的關鍵場所。各景區將“衛生整治”與“防蚊滅蚊”緊密結合,采用“挖掘機+人工”深度清理模式,對沙灘垃圾、雜物及積水坑洼進行清理填埋。同時,組織專人對周恩來同志活動居址、紅色文化館等周邊雜草進行修剪,提升景區觀賞性的同時,消除蚊蟲棲息環境。截至目前,景區環境衛生整治累計出動300余人次,清理垃圾10余噸,為游客和工作人員打造了安全健康的游覽與工作環境。
汕尾日報記者 曾佳鴻 通訊員 陸組宣 文/圖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