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轔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中秋節這天在家翻讀唐詩宋詞時,恰有年輕友人來約去郊外游玩,于是想起東涌鎮寶樓水庫那一片山,崇山峻嶺,茂林秀水,郁然有造化之功。在這秋色豐盈的日子,應會有一番別樣的秀麗,給我一份新的情趣。

樹木繁茂的山野景色。
是日下午,天朗氣清,陽光微熱,天空被映照得空明碧藍。我們開半小時的車程就抵達山腳下,舉目四望,山巒橫分,樹木茂盛,山色幽雅。繞過山腳下的一道鐵門進入山里,就聽到水流湍急的聲音和小孩的歡笑聲。在山的峽谷間有一溪流從山澗奔涌而出,清流激湍,于高處直瀉而下形成小瀑布,并在峽底沖鑿出多個清淺的蓄水坑。水坑成為人們嬉水的好去處。雖已是秋天,但仍有許多大人、小孩來這里游水,令肅靜的山里有了笑聲和歌聲。
過一條鋪建在峽谷上的小橋來到左側山峰。在一路況崎嶇的羊腸小道,一側是懸崖,另一側是峭壁,左右草本掩蔽,橫柯上蔽,在晝猶昏。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蜿蜒地伸向大山的密林深處。沿途有亂石,有雜草及帶刺的藤樹,同伴不時提醒要小心,防止滑跌,還輕哼起蘇聯歌曲《小路》:“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一直通往迷霧的遠方。 我要沿著這條細長的小路,跟著我的愛人上戰場……”歌聲讓我想起黃強、彭鏗、藍訓材等領導工農紅軍及赤衛隊在這片崇山峻嶺上開展游擊戰爭的革命故事,仿佛遁入光陰的隧道,眼前浮現出電影中紅軍戰士在深山密林行軍作戰的畫面……
小道止于一小山坡。山坡草木豐茂,野草開著各色小花朵,有紅的、黃的、紫的、白的、藍的、五彩繽紛,恣意綻放,給我一種“不比三春桃李,芳菲急在人知”的感想。山坡上還有羊角拗,結著幾對似羊角的果實,很有美感。它是一種全身有毒的灌木,但有治風濕腫痛祛風濕藥效。
因前幾年,這里發生一場山火,山坡上有橫七豎八躺放著許多燒枯的樹干。不過,經過人工植樹,滿山滿野已長滿了樹苗,郁郁蔥蔥。林間不時傳來小鳥清脆叫聲和蟬鳴聲,讓人陷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體悟中。“煙光凝而暮山紫。” 山腰纏繞著一片淡淡的云彩,輕輕籠罩于山間叢林間,輕盈又飄渺。陽光飄曬在綠林上泛動魚鱗似的光斑,它們隨著秋風晃蕩著層層疊疊的綠波,林濤陣陣,一縷縷帶著泥土和草木的清香的空氣沁人心脾,令人興洽神清。
山坡的后面是一大片濕洼地,萋萋芳草,蒹葭采采,依然可見破損的溝渠道。渠道流水淙淙,泠泠作響。據說,這里在六七十年代是一片生產隊的田園地,種植蕃茨和水稻等農作物。雖不見當年稻菽盈野的豐收光景,只能憑想象描述那時農民耕種喜悅熱鬧的畫面。但我們意外發現在渠道壩上生長著一株株的桃金娘,也叫多尼,且結有許多果實。據《本草綱目》:該果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糖類,有補血養血和抗菌等作用,剛好是治療我身體所需要的,采摘了約3斤多尼果實,算是收獲滿滿的自然小饋贈,“信可樂也”。
作別這片荒廢的田園,我們沿著一條小溪流歸去。沿溪行,夾岸數百步,亂石壘砌,水皆縹碧,水花飛濺。魚蝦細石,直視無礙,令人思飛情逸。不禁想起以前與小孩來這里游水的清爽感受,我還是禁不住這水的誘惑,欣于所遇,便下水坑沖了一個涼,放浪形骸。入水不久,就有小蝦來咬我的腳,微痛卻有舒暢之感,仿佛身體的疲憊被這小生靈驅散似的,快然自足之歡娛。念及這,忽然覺得,這或許與我們的人生一樣,經歷痛苦才能享受活著的快樂。我用手追摸著它們,它們躲避著,仿佛捉迷藏似的,充滿著情趣。再過一會,它們也不怕我,而我也不抓它們。我喜歡這感受和過程,不傷害每只小生靈,能在與它們互動中體會到快樂就心滿意足了。
離開水坑,沿山里羊腸小道回到山腳下。“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夕陽已在群山鍍上一層淡淡的金光,我舉起手機,裁幾幀山色。希望它們連接我的記憶的所見所思刻制成“拷貝”,無論時序代替,無論身處何方,只要我這份“拷貝”,心里就住有一個情趣盎然的秋天。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