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春華
“我要喝奶奶擂的咸茶,我還要吃奶奶包的香菇蝦滑餃子,奶奶牌餃子配奶奶牌咸茶,天下第一美食……”雖然這句話大女兒已經說了十幾年了,但家婆百聽不厭。大女兒剛剛上全寄宿高中,在學校里她幾乎每天都打電話回家,而且電話一打通必定要讓奶奶接。的確,香菇蝦滑餃子配咸茶是我們全家的最愛。
我剛嫁到汕尾時,對汕尾擂咸茶不了解,總覺得把那么多東西混進茶里,味道一定很奇怪。家婆每次讓我喝,我都擺手搖頭。有一天下班回家,我又累又渴,家婆殷勤地給我遞了一小碗擂缽里的清茶。我極其小心地嘬了一小口,咦,這茶恰到好處的溫熱,像一股暖流,輕柔地包裹住口腔,混合著淡淡的咸味和清冽醇厚的復合草本芬芳,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傳的古老而健康的馥郁香氣,沁人心脾,讓人神清氣爽。我忍不住又嘬了一口,接著毫無淑女形象地把茶吸了個精光,一碗茶下肚,一股暖意傳遍全身,我只覺得五臟六腑都無比輕舒坦。“加點炒米和花生芝麻試試。”家婆慈愛地看著我說,我點點頭。炒花生和熟芝麻醇厚的堅果香在茶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油潤、香酥,讓我回味無窮……家婆看我極其享受的樣子,眉開眼笑地又給我遞了一碗……從此,我的生活再也離不開家婆擂的咸茶……
家婆喜歡擂咸茶喝咸茶,她非常享受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喝咸茶邊聊天的氣氛,她喜歡看孩子們大口大口喝咸茶的樣子,喜歡看孩子們嘴唇兩邊粘滿芝麻的萌樣!孩子們跟奶奶很親,放學回到家,她們總能循著滿屋子的擂茶香氣,撲向那個為她們準備了一切溫暖和美味的懷抱……
家婆擂缽里的咸茶拴住了我們全家的胃,也系住了我們對她的愛。
家婆把手機塞還給我之后小跑著到后陽臺侍弄她的寶貝“香菜”——紫蘇、薄荷、茴香。家婆種了幾十年“香菜”,她知道哪些葉子適合擂茶,哪些葉子適合炒蛋和煮湯,哪些葉子還嫩著不可以摘下來。家婆無論多忙,每天都雷打不動地擂茶。她擂茶很講究,手藝精湛。她摘下來擂茶的“香菜”必定是青翠欲滴、肥碩油亮的,茶葉必須是香氣撲鼻的綠茶或鐵觀音茶,茶棍則是用番石榴樹的枝干手工磨制成的帶著清香的圓形棍子。她雙手握住茶棍擂茶的動作非常嫻熟瀟灑,隨心所欲,茶棍像是長在她手里一樣聽話、配合,一招一式皆是功夫。看她擂茶,你會覺得是一種享受,但你會眼花繚亂,自嘆不如……
家婆好客熱情,人緣非常好。每逢有客人來,她必定要拿出最好的綠茶,加上自己種的無公害的“香菜”,給客人擂一缽香氣四溢的咸茶,把咸茶盛到碗里后又加上炒米、熟芝麻和炒花生。這樣,一碗無論是聞之還是見之都讓人流口水的、既止渴又提神暖胃的咸茶遞到客人手里,滿滿的好客情誼!主人客人邊喝咸茶邊拉家常,此情此景,讓人如沐春風,流連忘返!家婆還經常給客人“傳經”:一匙茶葉配多少薄荷和多少紫蘇以及多少鹽,加上開水后務必快速蓋上蓋子,十分鐘后才能揭開蓋子……除此,她還剪下各種“香菜”送給客人,并再三交代:回家趕緊放冰箱里……在家婆的帶動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種上了“香菜”,愛上了喝咸茶……她們幾乎每天都在微信上分享“香菜”的成長過程和擂好的咸茶,特別是家婆,樂此不疲。她們甚至還相約著帶上咸茶逛公園……
我經常想,三五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在公園里曬著暖暖的陽光,圍著石桌邊喝咸茶邊眉飛色舞地談天說地,這何嘗不是人間最快活的一道風景線?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