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戶干部入戶向居民講解蚊媒防控知識,贈送防蚊滅蚊物資。

黨員干部向群眾派送防蚊滅蚊物資。

黨員干部清掃農貿市場。
夜幕下的東涌鎮網格里,“聯戶夜訪隊”的手電筒光束穿梭在街巷;二馬路商圈的暖新港灣驛站前,黨員志愿者正為商戶講解防蚊要點;捷勝鎮的鄉村大喇叭里,鄉音版“七天七招”防蚊口訣循環播放……當前,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攻堅期,城區委、區政府扛起政治責任,激活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以“入戶聯心”4567工作指引為抓手,推動干部下沉、群眾聯動,一場“全員發動、全域覆蓋、重點突出”的防控攻堅行動在城區全面鋪開。
“敲門+掃街”雙線發力
筑牢全民動員堡壘
“阿伯,這是防蚊宣傳冊,您家陽臺的積水盆要記得及時清空。”在香洲街道園林社區,黨員志愿者李姐一邊遞上資料,一邊俯身為老人演示如何檢查家中蚊媒孳生地。這樣的場景,是城區“線下宣傳攻堅”的縮影。
為撬動全民參與,城區整合村(社區)“兩委”干部、基層黨員、網格員等“10+2”力量,組建起5100余人的聯戶隊伍,針對農貿市場、建筑工地、物業小區等重點場所開展“敲門行動”。各鎮(街道)更拿出“一鎮一策”的精準打法:東涌鎮錯峰組建“聯戶夜訪隊”,聚焦返鄉人員與返校師生家庭,86個網格每日動態更新重點人群臺賬;新港街道聯動綜治中心聯合黨總支、商圈黨委,以夜市暖新港灣驛站為陣地,200余人下沉排查防疫隱患;香洲街道258名志愿者劃分86個專項小組,用“貼一張海報、送一份手冊、講一句要點”的“三個一”模式開展全域“掃街”;捷勝鎮則讓鄉村大喇叭“響”起來,把基孔肯雅熱預防知識編成“七天七招”口訣,指導村民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香蚊帳。
線上宣傳同樣精準發力。城區融媒體中心10月以來推出5條防疫短視頻、21篇深度報道,總閱讀量突破3萬人次,通過“接地氣”的內容讓防疫知識入腦入心。
10月以來,城區累計下沉黨員干部3841人次,成立黨員先鋒隊、志愿服務隊192支,“入戶聯心”覆蓋41277戶,派發宣傳資料95124份,實現防疫宣傳“線上+線下”無死角。
“部門聯動+閉環處置” 織密全域防控網絡
疫情防控不是“獨角戲”,而是“協奏曲”。城區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強化行業主管部門聯動機制,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推動各部門既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形成防控合力。
該區城管執法局聚焦農貿市場、夜市、公共廁所等重點場所,嚴查商戶“門前三包”落實情況,從源頭減少蚊蟲孳生環境;區市場監管局深入二馬路商圈、金町濱海旅游區等餐飲密集區,檢查110家大中型餐飲單位,同時巡查135家零售藥店,核查防疫物資價格,責令20家防疫措施不到位藥店限期整改;區住建局針對33個在建工地的“人員密集、環境復雜”特點,組建工作小組排查水池、水坑等隱患點,已完成第10輪全面消殺;區衛健局建立“快速響應、閉環處置”機制,啟動5個便民采樣點,區衛健局、市公安局城區分局、區文廣旅體局、區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等部門以及各鎮(街道)累計排查高風險區域來(返)人員10601人次,牢牢守住輸入關口。
數據見證成效:10月以來,城區開展滅蚊統一行動8634次,設置蚊媒監測點611個,完成重點場所消殺8241次,整治蚊蟲孳生地12478處,清除積水容器2947處,清理垃圾2147噸,從環境整治到源頭管控,全方位織密防護網。
“機制創新+群眾參與” 鞏固精準長效屏障
“大家看紅榜,李嬸家不僅自己做好防蚊,還幫鄰居清理陽臺積水,值得學習!”在鳳山街道的“道德紅黑榜”前,居民們正圍著榜單討論。該區聚焦防控薄弱環節,將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通過機制創新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城區推行“網格化+專業化”雙軌巡查,利用智能監控實時反饋蚊媒密度數據,結合網格員日常巡查,形成“問題發現——上報——處置”的閉環管理。同時,將防控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和公共衛生委員會職責,用“積分獎勵”調動群眾積極性。鳳山街道把“道德紅黑榜”與環境衛生整治結合,紅榜宣傳先進典型,黑榜曝光不文明行為;紅草鎮則凝聚老黨員、婦女、青少年等力量,用鄉音俚語解答群眾疑惑,帶頭清理房前屋后、閑置地塊的積存垃圾和積水,讓“群防群控”從口號變為行動。
下一步,城區將持續深化“入戶聯心”4567指引,以更扎實的舉措補短板、堵漏洞,以更細致的服務暖民心、聚民力,不斷織密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安全網”,堅決打贏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轄區群眾的健康家園。
汕尾日報記者 張文濱 通訊員 汕區組宣 文/圖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