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區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的火熱實踐中,廣大青年學子立足專業優勢、扎根基層一線,圍繞產業發展、文旅融合、民生服務與鄉村治理四大核心領域深耕細作,逐步打造出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四大行動品牌,以青春智慧和實干擔當,為城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華南師范大學“筆繪鄉貌”實踐團在老舊小區打造新潮墻繪打卡點。
做強“青興產業”品牌
凝聚發展新勢能
各高校突擊隊精準聚焦城區特色產業發展瓶頸,發揮專業所長,全力助推產業提質增效。
華南農業大學“蔚海拾韻”突擊隊以“科技+調研”雙輪驅動模式,優化技術產品方向,致力于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完整鏈條,服務海洋產業經濟,為“藍色糧倉”建設添磚加瓦。華南師范大學揚名“荔”萬突擊隊瞄準東涌鎮寶樓村的紅燈籠荔枝這一特色產品,通過創意包裝設計、直播帶貨等多元方式,拓展銷售渠道,持續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廣州華商學院“借個膽兒”實踐隊圍繞捷勝鎮海膽產業,設計開發文創產品,積極探索產業增值新路徑。一系列實踐行動有效促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青春智慧。

華南師范大學揚名“荔”萬突擊隊為東涌鎮寶樓村紅燈籠荔枝直播帶貨。
(資料圖)
打造“青助文旅”品牌
繪就鄉村新畫卷
青年學子們深入挖掘城區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以實際行動助力文旅融合發展。
華南師范大學“筆繪鄉貌”實踐團走進校園街區,巧用墻繪藝術融入成長寄語,讓老舊小區煥發濃郁文化活力,成功打造潮創文化打卡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星星點燈人”團隊為捷勝鎮量身定制了多條主題研學路線,串聯起沙坑遺址、得道庵等歷史古跡,讓文旅體驗更具內涵。汕尾職業技術學院“海晏同舟”突擊隊用鏡頭記錄小島漁村的獨特風土人情,精心制作宣傳視頻,助力鄉村旅游推廣。這些行動不僅大幅提升了汕尾文旅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也增強了群眾的文化自信與歸屬感。
做實“青系民生”品牌
傳遞服務真溫度
各高校突擊隊高度關注“一老一小”等重點民生領域,開展形式多樣、貼心務實的志愿服務。
廣東醫科大學“七里香”志愿服務隊在鳳山街道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義診和疾病預防知識普及服務,用專業守護群眾健康。汕尾職業技術學院“桑榆守護”突擊隊在馬宮街道金町村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監測、理療服務和情感陪伴,大力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華南師范大學“點亮涯鄉”實踐團、華南師范大學“遺韻匠心”實踐團、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北斗九星”突擊隊、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啟曙”隊、城區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等多支隊伍,精心打造暑期青少年公益夏令營、七彩課堂等多種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幫助城區上百名青少年提升綜合素養、豐富暑期生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激活“青治鄉村”品牌
提升治理高效能
青年學子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整治、法治宣傳等重點工作,全力助力構建和諧美麗鄉村。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漁韻薪火”突擊隊在金海社區參與西沙灘環境清理行動,積極倡導環保理念,讓海岸線顏值持續提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韻捷行”實踐團在捷勝鎮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提升村民法治意識。華南師范大學“虻動未來”實踐團在馬宮街道探索農業廢棄物(蠔殼)資源化利用方案,助力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嘉種學堂”隊伍深入紅草鎮亞洲村開展“山海汕尾·共融共生”青年鄉創營活動,以青年之力激活鄉村閑置空間,并攜手舉辦“亞洲青年之夜”,豐富鄉村文化生活。這些實踐行動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水平,為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青春力量。
下一步,團區委將強化黨建引領、建強組織堡壘,堅持黨建帶團建、激活青春力量,繼續總結提煉好經驗、好做法,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拓展實踐領域,引導更多青年大學生在汕尾市城區“百千萬工程”的火熱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城區高質量發展書寫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
汕尾日報記者 張文濱 通訊員 團區委宣 文/圖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