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城區,正以“山海湖城康養地、漁文旅體休閑都”的鮮明定位,通過全域資源整合、三產深度融合、配套服務優化,不僅繪就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圖景,更以“塑形、筑基、賦能”三部曲為精神文明建設注入強勁動力,讓文明新風吹拂城鄉每個角落。

“灶物碼頭夜市”成網紅打卡地。
全域美麗鋪就文明底色 出門見景成日常
走進捷勝鎮軍船頭村,“美麗鄉村”氣息撲面而來,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庭院里三角梅熱烈綻放,村口的文化廣場上老人孩子笑意盈盈。這樣的美麗圖景,已成為城區95%行政村的常態。
近年來,城區堅持“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推進城鄉蝶變,以2個典型鎮、24個典型村為示范,串起4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和2個連片示范區,帶動95%行政村躋身美麗宜居村行列,讓“美麗鄉村”從單個亮點變成全域風景。
生態答卷更是亮眼:近三年累計植綠192萬株,9個綠美示范點(帶)如翡翠項鏈鑲嵌城鄉,品清湖、金町灣雙雙捧回“嶺南生態氣候標志 城市生態氧吧”金招牌。創新推行“積分制”“村莊清潔日”等舉措,結合無人機空中巡飛+地面專人巡查的“天地聯動”模式,讓城鄉風貌實現“時時美、處處美”。截至目前,該區已成功申報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國家3A級景區、1個省級旅游景區和3條省級精品旅游線路,美麗環境正悄悄滋養著居民的文明素養。

捷勝鎮軍船頭村以美麗環境滋養鄉村文明氣質。
貼心服務筑牢文明根基 便捷服務暖人心
“以前開車來金町灣,總擔心沒地方停車,現在新增了那么多停車位,方便多了!”周末帶家人出游的市民張先生點贊道。
近年來,城區不斷織密交通網絡,新建市政道路25條、打通“斷頭路”7條,39公里環品清湖綠廊碧帶與2.89公里海濱大道西碧帶串聯成線,把品清湖綠廊與海濱大道碧帶連成景觀動脈,讓“山海湖城”美景一路暢通。
游客舒心背后是服務的升級:新增人流密集區域停車位1500余個,增設旅游公廁,希爾頓花園酒店、荷塘觀蕓銀品級鄉村酒店等5家高端酒店與精品民宿次第落戶;通過“劃區擺賣、限時交通管制、環衛定時清潔”等措施規范二馬路夜市秩序,讓美食與整潔兼得;推出“智旅汕尾”智慧平臺提供信息服務,景點介紹、交通指引全掌握,涉旅投訴“秒響應、日辦結”機制保持95%以上,讓游客滿意而歸。這些看得見的變化,不僅讓游客“玩得暢快”,更讓居民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溫度,文明守序漸漸成為共識。
三產融合激活文明能量 煙火氣里育新風
在蠔文化嘉年華期間,紅草鎮晨洲村熱鬧非凡,孩子們舉著“蠔運寶”卡通手牌歡呼,游客們在“海上廚房”現剝現吃剛捕撈的生蠔。而在捷勝鎮,海膽文化季上的“石針弟”IP萌翻全場,海洋牧場觀光船載著游客探秘“海底糧倉”,讓海洋美味變成可體驗、可傳播的文化符號。
近年來,城區把海洋經濟與文旅體驗巧妙融合,從漁港建設到種苗培育再到冷鏈加工,全產業鏈助力“天下海鮮,汕尾領鮮”名聲遠揚。
在海洋經濟領域,該區全鏈條發力,構建“漁港建設-種苗培育-冷鏈加工”產業體系,打造海洋牧場食品谷。蠔文化嘉年華、海膽文化季等活動輪番上演,晨洲蠔“蠔運寶”、捷勝海膽“石針弟”等萌趣IP圈粉無數,海洋牧場觀光、“海上廚房”嘗鮮等體驗項目火爆出圈,“天下海鮮,汕尾領鮮”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文旅業態創新同樣亮點紛呈,鳳山祖廟旅游區、百年商埠老街變身文化商業綜合體,“小島老船廠咖啡”“灶物碼頭夜市”成網紅打卡地;長沙灣服務區以鯨魚主題融合非遺文創,打造“服務區+古炮臺”跨界新場景;借力全運會等大型賽事IP,推出帆板沖浪、跳島游等海上運動項目,沙灘音樂會、無人機燈光秀獲央視等媒體高頻點贊。“流量”變“留量”的背后,是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更是文明風尚的廣泛傳播。
如今的城區,農文旅融合發展既收獲經濟實效,更厚植文明沃土。下一步,城區將持續以“山海湖城”為藍圖,深化農文旅融合示范建設,讓文明之花在城鄉大地常開長盛。
汕尾日報記者 張文濱
通訊員 彭詩敏 文/圖

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